故宫是一个地名。中国,北京,中轴线,神武门之南,天安门之北,是故宫所在。故宫也是一个博物馆,每天都有数万名海内外游客从四面八方涌入其中,流连于皇家故地的重重宫阙,欣赏满目珍宝。
今天的故宫,更是一个文化符号,正在通过各种形式向公众表达它厚重的历史文化。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地位,故宫文创产品无疑需要更多的“诚意”,以承载每一个人对中国历史的虔诚与敬意。捧上一本《故宫日历》,看上几集《我在故宫修文物》,买上几件“萌萌哒”故宫文创产品,人们无须再跋山涉水,如此对故宫历史文化的亲近,或许是身临其境也无法取代的。最近有媒体报道,故宫博物院已经开始排演故宫题材的影视、舞台作品。这样一来,大众通往故宫的路又多了几条。
故宫是公众的故宫,但紫禁城只有一个,以我国幅员之辽阔,让全国人民都“到此一游”几无可能。即便是游览过故宫的人,也多是走马观花,身陷于熙熙攘攘的人群,很多故事无法展开,很多细节不及品味。况且,故宫的有些区域并不开放,展品并非全部同时展出。人们要真正理解故宫及其承载的历史文化,自然不能局限在建筑、藏品的实体之中。作为博物馆的故宫,要实现对全体公众的教育职能,就需要为公众创建更多可以认知故宫的通道。打开昔日禁宫大门,不仅是把好奇的人们请进来,而且还意味着把服务延伸至宫墙之外。
紫禁城虽然只有一个,但放眼全国的文博单位,馆藏资源丰富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着实不少,独具特色的更多,大多数单位也在编辑出版书籍,开设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然而,公众最“买账”的还是故宫——2017年,故宫文创产品的销售额已超过10亿元。虽然不能单单以经济指标来衡量博物馆公众教育的成效,但这个数字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对故宫的认可:这些文创产品不仅有“萌”的一面,而且有“雅”的一面,将故宫的历史文化元素妥帖地融入生动活泼、贴近时代的创意之中,体现出足够的诚意。
图书出版、影视创作、文创产品开发,可以视为博物馆开展公众教育的不同形式。缺乏创意的简单复制、转化,传播力不强,教育效果有限;缺乏诚意的牵强附会,改变真实、准确的文物信息,则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创意”与“诚意”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博物馆在承担公众教育使命的同时,也有收藏、研究的责任。在自身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很多“创意”可以借助外部力量来实现。让长于研究的人去做研究,请会讲故事的人来讲故事,把研究作为讲故事的基础,使故事成为研究的延伸。这也是今人对待历史、面向未来的一份诚意。
(作者:杜羽)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在津商网发表的言论,我们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津商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
广告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