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强势逼问英国政府:有何证据判定毒剂来自俄罗斯?

来源: 2018-04-02 09:19:12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德国特约记者 王军 青木 陈一 柳玉鹏】“为什么不允许俄方探视(前俄特工)斯克里帕尔父女?”“为什么事发现场的英国医生手中有解毒剂?”“到底有哪些根本性的证据使英国判定‘诺维乔克’毒剂来自俄罗斯?”当地时间3月31日,俄罗斯外交部就“伪造斯克里帕尔中毒案陷害俄罗斯”一事提出24个问题,强势向英国和法国政府讨要说法。与此同时,俄罗斯还宣布将驱逐的英国驻俄罗斯外交官人数增加至50多人,并要求英国就日前强行搜查一架降落在伦敦希思罗机场的俄航客机做出解释。由前俄特工斯克里帕尔在英国中毒事件引发的俄罗斯与西方的外交战持续升温。

英国国防大臣4月1日攻击“邪恶的普京”,称“我们已经进入新的战争时代”。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称,俄罗斯与西方目前的关系“甚至比冷战时期还要糟糕”,“很难判断这种关系螺旋式下跌会在哪里结束。”

俄新网3月31日称,俄罗斯外交部当天在官方网站发布了两份公告。两份公告包含了向英国提出的14个问题和向法国提出的10个问题,要求对方就发生在索尔兹伯里的斯克里帕尔父女中毒事件的调查提供更多细节。俄外交部将这一问题清单的标题直接称为“伪造斯克里帕尔中毒案陷害俄罗斯”。俄罗斯驻英法大使馆向两国外交部转达了上述问题。莫斯科要求伦敦解释其拒绝俄领事合法探望中毒父女的原因,同时要求伦敦提供有关中毒案解毒剂的详细信息,并解释当时赶到事发现场的英国医生手中为什么恰好有这种罕见毒剂的解毒剂。同时莫斯科要求伦敦做出解释,有哪些根本性的证据可以确认导致斯克里帕尔父女中毒的毒剂来自俄罗斯?俄外交部向法国提出的问题则有,在调查斯克里帕尔中毒案中,英国向法国转交了哪些证据;哪些特征表明毒剂“可能是俄罗斯制造”等。

俄外交部向英法两国提出的共同问题是:英国(法国)是否研制过“诺维乔克”或类似的毒剂?在中毒事件发生后,英国立即指责毒剂是一种名为“诺维乔克”的军用级别神经毒剂,是苏联曾研制的。对此,俄方表示,俄早已销毁所有化学武器,而包括英国在内的个别欧洲国家目前仍保有这种化学武器。俄罗斯还质疑英国为何一直未将俄涉嫌此案的确凿证据公布于众,而且没有遵照《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等国际法中关于当事各方沟通案情的程序性规定处理此案。

俄罗斯一直质疑,英国没有证据证明俄进行了毒杀斯克里帕尔父女的活动。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日前在演讲时称:“这更像是《罪与罚》的开篇,也就是说我们都知道谁是罪犯,问题仅在于他是否承认或是否会被抓到。”对此,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建议这位英国外交大臣认真读一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罪与罚》。她说:“鲍里斯,告诉我,你究竟有没有将这本小说看完,还是你刚看了开头就停下了?一百只兔子永远不会成为一匹马,一百个怀疑永远不会成为一个证据。鲍里斯,请读一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吧。”

对于英国在西方游说发起驱逐俄外交官的联合行动,扎哈罗娃3月31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宣布,俄罗斯将再驱逐一些英国驻俄外交官,总共有50多名英国驻俄罗斯外交官将离开俄罗斯。此前,英俄已互相驱逐了对方23名外交官。扎哈罗娃就增加驱逐英国外交官人数的原因回应称:“伦敦在欧盟和其他国家驱逐俄外交官的行动中进行了活动。作为回应,英国应在一个月内缩减其驻俄大使馆和总领馆的外交官规模,使其总人数与俄罗斯驻英外交官人数持平。”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称,直到上周五,俄罗斯对驱逐外交官的反应还是“对等还击”,并不想使事态进一步恶化,但俄罗斯外交部专门针对英国驱逐其外交官的行动显示出俄将采取更大力度的反击。俄罗斯驻英国大使周日在接受英国《每日邮报》采访时说:“所有这一切都是一个链条上发生的事。我们当然会认真研究,但一个结论已经得出:英国方面在这种情况下的行为是不可思议地不负责任。”

责任编辑:hnnew003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您在津商网发表的言论,我们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津商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

1 2 3

资讯

综合热门

津商报网广告服务中心

广告热线: